校庆特辑 | 砼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展史》第十三期——学科历史沿革④
围绕我院特色专业建设一批特色学科,既能支撑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又能为广大土木学子提供优渥的学习条件,拓宽就业前景。本期,我们将共同走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学科方向硕士点,让我们一起了解该学科的建设情况吧!
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学科方向硕士点
(原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
1
学科历史沿革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具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前身为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学科,该学科是1983年教育部第一批批准的全国高校硕士学位点,1997年学科调整后更名为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现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自学科成立以来,先后培养研究生20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工程建设领域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
2
学术梯队现状
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学科在立足现有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不断加强和提高学术队伍的科研攻关能力,目前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富有创造力、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学科共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
3
科研成果
近5年来,学科围绕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寒区道路工程设计理论、施工技术、道路灾害防治及道路建设环境保护技术等特色项目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30余部,获各类授权专利20余项。
学科立足于东北,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寒区道路工程技术为特色,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路基路面材料、道路线形与生态环境、道路地质灾害与防护工程和路桥损伤诊断与改造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4
研究生培养
截止目前,学科在读研究生共计7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3人。研究生指导采用导师负责制,提倡以指导教师为主、青年教师辅助指导的小组指导模式,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方式上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手段,使研究生深入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
学院现有来自尼泊尔、苏丹、蒙古的硕士留学生3人。实验室最大限度为留学生开放,保证其与中国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实验室还专门设有留学生研究室,特意为每位留学生配备了台式机,提供频教程及线上线下学习材料,为留学生自学创造条件并提供便利,且每位留学生都有一位中国研究生作为专职联系人。
5
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科注重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URS Corporation、英国哥拉摩根大学、日本金泽大学、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时利用学科研究及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服务,先后承担了省内外多项道路规划、设计、检测等各类技术攻关任务,为区域道路交通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扩大了学科的社会影响。
6
学习与科研环境
道路与铁道学科实验室现有固定资产774.9余万元,仪器设备300余台套,实验室总面积503.5平方米。实验室下设现场测试室、沥青性能分析及混凝土成型测试室、材料分析室、低温室、成型室,实验设备先进,教学和科学研究环境优良,具有承担道路工程领域的各种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能力。
以上就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学科方向硕士点学科建设的全部内容。下期我们将继续细致了解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学科建设情况,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期内容吧!
往期精彩回顾
校庆特辑 | 砼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展史》第十二期——学科历史沿革③
校庆特辑 | 砼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展史》第十一期——学科历史沿革②
校庆特辑|砼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展史》第十期——学科历史沿革①
校庆特辑 | 砼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展史》第九期——教研室历史沿革
编辑 | 胡渊铧
责任编辑 | 周睿
监制 | 陈轲钰 王孰楠
文字 | 学生会新媒体调研部 董蒂娜